垂花门是古代汉族民居建筑院落内部的门,是府院中一道很讲究的门,它是内宅与外宅(前院)的分界线和唯一通道。
垂花门的门上檐柱不落地,而是悬于中柱穿枋上,柱上刻有花瓣联(莲)叶等华丽的木雕,以仰面莲花和花簇头为多。因垂花门的位置在整座宅院的中轴线上,界分内外,建筑华丽,所以,垂花门是全宅中最为醒目的地方。旧时人们常说的“大门不出,二门不迈”,“二门”即指此垂花门。垂花门在古时候常用于书香门第、才华横溢的人家。
中国园林的园墙常设洞门,明代造园大师计成在《园冶》一书中称洞门为“门空”,是我国古建筑中一种形制特别的门,其作用不仅引导游览、沟通空间,本身又成为园林中的装饰。洞门与园中景色互为映衬,是许多园林中不可或缺的装饰小品。
在苏州园林中,洞门亦常见,洞门的边框多采用灰青色方砖镶砌,与白色墙面、灰色瓦顶、建筑物上栗褐色门窗共同形成素净柔和、娴静淡雅的苏州园林色调风格。苏州园林往往在洞门、景窗后面放置湖石,栽植丛竹、芭蕉之类,恰似一幅幅别致的图画。
圆形门在苏州园林中最为常见。圆形门模仿圆月而筑,是月亮崇拜的物化。给人以饱满、活泼和平衡感。中国人喜欢满月,满月在整个循环周期中代表完整或完美,因此人们总是把满月与团圆联系在一起。佛教中的满月也是美好和安详的象征。月华如水,更符合中国人的诗意情结。
“天圆地方”是中国人宇宙观念的浓缩。所谓“天体圆,地体方;圆者动,方者静;天包地,地依天”。方形给人以单纯、大方、安定、开阔、舒展、永久之感,很好地起到了取景框的作用。
“花径未曾缘客扫,蓬门今始为君开”,“寂寂花时闭院门,美人相并立琼轩”,“庭院深深深几许…门掩黄昏,无计留春住”古往今来,门始终与人相伴随,门之奥妙,实不可胜举。
如今的门,更换了千篇一律的面目,简化为了门牌上的一个个数字。门中的“门道”、鲜活的过往,仿佛也随着那千姿百态中国门的远去而渐渐消逝。燕回平门里重塑中国门庭文化,一扣、一推、一掩,细数门上的情愫细腻与独属中国人的浪漫。